财务指标单季度利润单季度现金流量综合财务能力

主营构成分析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程承包 5854.82亿 6.37% 91.37% 5322.84亿 6.22% 91.91% 9.09% 1.39%
资源开发 68.16亿 -23.12% 1.06% 47.04亿 -16.65% 0.81% 30.99% -14.75%
特色业务 319.80亿 -- 4.99% 269.23亿 -- 4.65% 15.81% --
综合地产 165.19亿 -- 2.58% 152.17亿 -- 2.63% 7.89% --
合计 6407.98亿 6.95% 100.00% 5791.28亿 6.90% 100.00% 9.69% 0.47%
按地区分 中国 6075.18亿 6.65% 95.84% 5513.90亿 6.81% 96.32% 9.24% -1.50%
其他国家/地区 263.52亿 14.48% 4.16% 210.66亿 9.17% 3.68% 20.06% 24.03%
合计 6338.70亿 6.95% 100.00% 5724.57亿 6.90% 100.00% 9.69% 0.47%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中国中冶作为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持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优化专业技术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拓展新兴业务,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建设为“核心”,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矿产资源、检验检测、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和水务环保为“特色”的“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为主的多元化业务结构。
    2023 年以来,公司直面严峻复杂的外部挑战,积极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公司战略愿景、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持续优化“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业务体系,深入推进基础管理提升三年行动,顶压前行稳增长,攻坚克难求突破,苦练内功强管理,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一)千方百计拓市场,质量规模稳提升
    公司继续突出市场营销龙头地位,积极树立“大营销”理念,推动境内外市场质量规模实现逆势“双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着力聚焦“优质市场、优质客户、优质项目”,按照“巩固提升冶金业务、优化提升房建业务、扩大提升基建业务”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承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主要经营指标高位增长,实现新签合同额 14,247.79 亿元,同比增长 6.04%,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 633.84 亿元,同比增长 43.72%,创历史新高。
    (二)固本培元强管理,基础夯实显成效
    公司针对企业管理短板,持续开展基础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加强 9 大业务体系制度、机构、人员建设,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实现年度预期目标。公司重点推进““ 大履约”体系建设,持续强化“现场循环市场”理念,发布首版《工程项目管理手册》,制定推广《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示范文本),提高项目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水平,开启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新篇章。在推动业务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公司注重保证质的有效提升,报告期内首次成为鲁班奖推荐单位,斩获 14 项鲁班奖、30 项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项目数量创历年最高水平;同时,新获特级资质 4 项、监理综合资质 2 项,资质总数及质量保持在建筑企业前列,其中三级子企业资质建设成效卓著,共获取施工一级资质 104 项,资质矩阵初见规模。
    (三)有力有序抓改革,重点领域现特色
    公司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如期实现“三个明显成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圆满收官。报告期内,公司示范企业培育成果突出,所属子公司中冶赛迪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实施方案评估结果获评最高级 A+级;所属中冶焦耐、中冶南方等 7 家““ 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年度专项考核中全部获评标杆和优秀,并新增两家子
    公司入选“双百企业”,两类企业总数增至 9 家;同时,新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 家,总数增至 8 家,企业改革活力持续释放。
    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数字化企业大脑建设,建成覆盖 16 个业务部门主题的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数据全面贯通、业务双向赋能、业财深度融合,数字化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取得关键性突破,多项成果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典型案例、示范项目,其中公司所属中国恩菲“矿山有轨运输无人驾驶系统”入选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中冶赛迪“CISDigital 水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称号。
    (四)聚焦主业谋创新,科技支撑增后劲
    报告期内,公司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持续推进冶金建设““ 181 计划”及非钢领域重大研发项目立项实施,多项科技创新阶段性成果在重点工程项目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快融合。由公司自主开发的国际首个转炉全热回收工艺实现工程化,在山西晋钢建成氢基直接还原竖炉连续化试验平台并完成热态试运行,公司以绿色低碳和智能高效为重点方向开展科技项目布局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座大型 3R 低碳高炉示范项目成功投运。专利、标准、创新奖项方面成果丰硕,报告期末有效专利总数突破 5.1 万件,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18 项、詹天佑奖 4 项,牵头制定 ISO 国际标准 2 项,“冶金工程领域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与成效分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形成 41 项体系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冶金工程英文版标准,在行业中的科技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 2024 年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2024 年,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机遇与挑战,保持“战略先行、谋定而动”的总策略,全方位升级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增长路径、管控能力和盈利水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塑造公司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公司实现再转型再升级。
    一是坚定“一创两最五强”的奋斗目标不动摇。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以打造具有超强核心竞争力的冶金建设运营最佳整体方案提供者,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基本建设最可信赖的总承包服务商为目标,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强、资源配置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
    “一创”是要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指明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公司必须践行的要求。
    “两最”中,“冶金建设运营最佳整体方案提供者”,是针对公司最核心竞争优势提出的更高要求,旨在推动公司在冶金建设业务领域再拔高、再提升,将中冶品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两最”中的“基本建设最可信赖的总承包服务商”,是指在房建和基础设施领域,通过不断加强履约、营销、技术和商务等体系建设,努力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成为最受客户信任的专业服务提供者。
    “五强”是公司未来需要着力提升的五方面能力。一是“价值创造力强”,即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切实为国家、社会和股东创造价值;二是“市场竞争力强”,即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三优”营销理念,着力提升以公投能力为代表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创新驱动力强”,即加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特别是通过推进施工项目现场的施工方案、技术方案、安全质量方案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优势、方案优势,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和管理提升;四是“资源配置力强”,即从劳务分包、材料采购、专业分包等各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社会化配置比例,提高项目利润水平;五是“文化软实力强”,即着力加强公司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进一步科学审视和解读文化理念,形成公司上下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企业文化体系,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再转型再升级注入生机与活力。
    二是坚定巩固优化提升“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业务体系的战略路径不动摇。核心业务冶金建设和两个主体业务房建、市政基础设施按照巩固提升、优化提升、扩大提升的战略定位,促进业务转型升级,确保企业发展基本面的稳定。
    特色业务通过逐项制订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其中,检验检测业务坚持在建筑工程检测主赛道领跑,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优化专业技术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检测业务更广泛地向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扩展;冶金装备制造业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高冶金核心装备制造集成能力,持续深化“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矿产资源业务按照“增资源、增储量、增产量、保安全、降成本”原则,主动担当作为,深耕“熟地”国家矿业市场,聚焦优势成矿带,抢占成矿潜力区,实施低成本绿地勘查,实现增资扩储和稳生产“双丰收”;新能源材料业务统筹好企业内部和行业资源,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协同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科技研发以满足国家战略急需和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瓶颈为目标,为增强公司核心功能助力;水务环保业务在深耕城市污水处理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围绕主责主业,逐步进军工业废水、矿山废水处理领域,实施从引水、水处理、水循环利用到产业园区环保管家服务的一整套水系统解决方案。
    三是坚定“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战略抓手不动摇。推进公司再转型再升级,加快实现“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两个工作抓手是:一手抓发展,着力打造“2358”子企业梯队发展格局,做强做优三级次企业;一手抓管理,强化基础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公司在 2024 年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经营计划
    2023 年,本公司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 14,000 亿元,实际实现新签合同额 14,247.79 亿元,超额完成目标;计划实现营业收入 6,600 亿元,实际实现营业收入 6,338.70 亿元。
    2024 年,本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 6,600 亿元,较 2023 年营业收入增加 4.13%;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 15,000 亿元,较 2023 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加 5.28%。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抓好经营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统筹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进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促升级,统筹好做强做优做大、长期中期当期的重大关系,为公司长富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敬请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充分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程承包 3177.51亿 17.34% 94.37% 2897.89亿 17.02% 94.79% 8.80% 2.93%
房地产开发 77.85亿 -13.79% 2.31% 71.36亿 -11.25% 2.33% 8.34% -24.00%
装备制造 68.95亿 1.40% 2.05% 59.74亿 -0.12% 1.95% 13.36% 10.98%
资源开发 42.82亿 19.18% 1.27% 28.04亿 45.35% 0.92% 34.51% -25.46%
合计 3367.12亿 15.65% 100.00% 3057.03亿 15.74% 100.00% 9.27% -0.80%
按产品分 工程建设 3052.74亿 16.14% 91.27% -- -- -- -- --
设计及咨询服务 39.64亿 -6.15% 1.19% -- -- -- -- --
产品销售 121.81亿 -17.66% 3.64% -- -- -- -- --
其他 126.05亿 79.93% 3.77% -- -- -- -- --
其他业务(补充) 4.35亿 36.03% 0.13% -- -- -- -- --
合计 3344.59亿 15.65% 100.00% -- -- -- --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工程承包业务
    1.行业概况
    报告期内,国内生产需求稳步恢复,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 亿元,同比增长 3.8%,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 3.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增长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
    总体来看,国内经济内生动力、供给质量、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改善加强,全年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随着国家层面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和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未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将持续发展壮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程正在稳步提速。
    冶金建设领域,随着新建绿地钢铁项目比例的降低,传统钢铁业务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弱周期也倒逼钢铁企业聚焦优势细分领域,专注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在“双碳”政策背景下,钢铁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投资,低碳生产技术革新、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成为钢铁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基本建设领域,仍然蕴含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等规划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基建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经济转型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条件。“两新一重”、乡村振兴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补短板、惠民生领域仍是基础设施重点投资方向。
    新能源建设领域,产业重点将逐步从石油、煤炭等重资产产业向以光伏、风电、水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转型。“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将成为清洁能源增长的主力,到 2025 年,光伏总装机规模达到 7.3 亿千瓦,相当于 2020 年底的 2.9 倍。随着抽水储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加快抽水蓄能开发建设 6 项举措的相继发布,利好政策与行业需求双效叠加,抽水储能发展将持续提速,有望形成万亿级投资规模的市场。
    2.板块业务经营情况
    按照“巩固提升冶金业务、优化提升房建业务、扩大提升基建业务”的工作要求,公司积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目前已构建起“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的业务结构(即以冶金建设为“核心”,房建、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检验检测、新能源材料、矿产资源、水务环保和冶金装备制造为“特色”)。公司坚持“指标不减、目标不变”的宗旨,以营销的稳步增长、改革的深入推进、管理的提质增效、技术的创新提升,朝着“一创两最五强”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2023年上半年,面对多重压力交织叠加的严峻复杂形势,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实现高位逆势增长,实现新签工程合同额6,979.91亿元,同比增长11.13%,其中,公司新签海外工程合同额为216.15亿元,同比增长31.27%。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进“工程项目管控平台”建设,数字赋能业务管理取得新进展。以“项目履约管理”为核心,设置了工程分析舱、商务管理舱、安全质量环保管理舱、物资设备管理舱及智慧监控舱5个管理驾驶舱和1个数字赋能中心,通过各项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交互与分析,实现了对工程项目进度状态、商务管理、安全质量体系管理、超危大工程与安全生产双控机制管控、质量检查与质量创优管理、节能减排环保监控,以及项目用工实名制管理和公司重点项目视频监控等多项管控功能。通过公司总部和子公司分别建立数字赋能中心,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数据共享及交互体系,构建了从项目数据产生到采集、传输、展示、分析、管控的全流程路径通道,实现了数据统一标准、加密通信、安全储存、共享交互、管控应用的高效运行方式,以及公司总部到子公司、项目部层面的多层级“穿透式”管理。工程项目管控平台现已试运行,各驾驶舱管理模块功能已搭建完成,从事工程承包业务的子公司均已完成与公司总部平台数据路径的打通,平台管控在建项目覆盖率已达90%以上。
    2023 年上半年工程承包业务总体经营情况注:分部营业收入和分部毛利为未抵销分部间交易的数据。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458,860千元,同比增长15.65%;实现利润总额9,898,578千元,同比增长 14.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217,536 千元,同比增长 22.90%。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程承包 5504.41亿 19.07% 92.87% 5011.14亿 19.37% 93.58% 8.96% -2.47%
房地产开发 227.27亿 6.12% 3.83% 202.26亿 23.43% 3.78% 11.00% -53.15%
装备制造 123.19亿 5.99% 2.08% 108.93亿 10.41% 2.03% 11.58% -23.41%
资源开发 88.66亿 32.94% 1.50% 56.43亿 47.58% 1.05% 36.35% -14.80%
其他 47.52亿 -- 0.80% 37.63亿 -- 0.70% 20.80% --
分部间抵销 -64.35亿 -- -1.09% -61.22亿 -- -1.14% 4.86% --
合计 5926.69亿 18.40% 100.00% 5355.17亿 19.69% 100.00% 9.64% -9.16%
按地区分 中国 5696.49亿 18.56% 96.12% 5162.20亿 19.59% 96.40% 9.38% -7.67%
其他国家/地区 230.20亿 14.43% 3.88% 192.97亿 22.24% 3.60% 16.17% -24.90%
合计 5926.69亿 18.40% 100.00% 5355.17亿 19.69% 100.00% 9.64% -9.16%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2,669,072千元,同比增长18.40%;实现利润总额15,392,116千元,同比增长9.8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72,357千元,同比增长22.66%。
    二、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发展战略
    以“一创两最五强”为奋斗目标,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公司提出了“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先锋队,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四梁八柱”是这一战略定位下的业务体系和产品定位,它们是未来发展方向、宏伟目标以及实现路径的有机统一体,彼此紧密关联、一脉相承。
    “四梁”是冶金建设、工程承包、新兴产业、综合地产四大业务板块。
    “八柱”是冶金工程与运营服务、矿山工程与运营服务、核心装备与钢结构、房屋建筑及城市更新、交通市政与其它工程、生态环保与文旅工程、新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绿色健康智慧地产。
    一创两最五强:“一创”是指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两最”是指以打造具有超强核心竞争力的冶金建设运营最佳整体方案提供者,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基本建设最可信赖的总承包服务商为目标;“五强”是指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强、资源配置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
    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始终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发展的高度,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集中冶金8大部位、19个业务单元的精兵强将,持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瞄准冶金工程的重大和前沿领域,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以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再拔尖,始终保持独占鳌头;通过整合公司内外研发、咨询、设计、装备、施工、运营等资源,整合国内外战略客户、核心设备制造商、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在“专业链+产业链”上增补拔高,把优势链条做得更优、把薄弱链条补强、把缺失链条补全,以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再拔高,始终保持无可替代;抓住国内钢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在冶金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流程优化、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等方面积极布局,坚持“技术、成本、合作”三原则开拓海外市场,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实现规划、设计、建设、服务、原料等一体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输出,以持续不断地革新创新能力实现市场的内拓外展再创业。加速培育形成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走向更高水平、走向世界的国家责任。
    基本建设主力军、先锋队:以“主力军”和“先锋队”的姿态,把握“一带一路”政策,挖掘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公司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市场开拓,成为目标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参与者,培育谋划一批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品牌工程;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重心,在房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高端地产等基本建设业务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市场突破力,提高市场影响力,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做国家基本建设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面对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国家钢结构研究中心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等优势资源,形成具有中冶特色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成为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者,打通设计与制造、构件生产、施工的链条和环节,推进公司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测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企业。
    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以行业“领跑者”和“排头兵”的担当,紧跟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挖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兴产业市场机遇和方向,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技术突破为驱动,以资本实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倍增器”,大举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大型主题公园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康养、环境与新能源等领域发力,集中资源统筹开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极主导编制有关规范、标准,建立相应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整体规划及实施能力,确保以技术领先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成为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的行业领军企业,争做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理念、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领跑者,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
    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是公司伴随着新中国钢铁工业恢复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形成的结论,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是公司改革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总体战略的唯一路径。冶金工程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使公司具有了其他建筑业企业所不具备的专业门类齐全、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优势,打造了公司在冶金工程领域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树立了公司冶金建设国家队地位,造就了公司的辉煌。“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就是要牢固树立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加快研发引领建筑产业未来发展新兴技术,始终占据技术的制高点。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等上级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主责主业,推动公司“四梁八柱”产业体系优化调整;聚焦公司自身突出问题,加强公司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质量效益。
    (二)经营计划
    本公司2022年度计划实现营业收入5,500亿元,实际实现营业收入5,927亿元;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12,500亿元,实际实现新签合同额13,436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2023年,本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6,600亿元,实现新签合同额14,000亿元。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程承包 2707.95亿 -- 93.64% 2476.43亿 -- 94.45% 8.55% --
房地产开发 90.31亿 -- 3.12% 80.40亿 -- 3.07% 10.97% --
装备制造 68.00亿 -- 2.35% 59.81亿 -- 2.28% 12.04% --
资源开发 35.93亿 -- 1.24% 19.29亿 -- 0.74% 46.30% --
分部间抵销 -37.78亿 -- -1.31% -35.86亿 -- -1.37% 5.09% --
其他业务(补充) 27.62亿 -- 0.95% 21.82亿 -- 0.83% 20.97% --
合计 2892.02亿 -- 100.00% 2621.90亿 -- 100.00% 9.34% --
按产品分 工程建设 2628.59亿 -- 90.89% -- -- -- -- --
设计及咨询服务 42.24亿 -- 1.46% -- -- -- -- --
产品销售 147.94亿 -- 5.12% -- -- -- -- --
其他 70.06亿 123.97% 2.42% -- -- -- -- --
其他业务(补充) 3.20亿 -- 0.11% -- -- -- -- --
合计 2892.02亿 15.22% 100.00% -- -- -- --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201,742千元,同比增长15.22%;实现利润总额8,648,431千元,同比增长 7.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871,055 千元,同比增长 18.91%。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程承包 4622.90亿 27.01% 92.09% 4198.15亿 28.40% 93.31% 9.19% -9.66%
房地产开发 214.16亿 -11.19% 4.27% 163.87亿 -14.35% 3.64% 23.48% 13.68%
装备制造 116.23亿 5.12% 2.32% 98.66亿 3.65% 2.19% 15.12% 8.63%
资源开发 66.69亿 52.14% 1.33% 38.24亿 21.56% 0.85% 42.67% 51.08%
合计 5019.99亿 25.11% 100.00% 4498.91亿 26.15% 100.00% 10.62% -6.51%
按地区分 中国 4804.54亿 25.68% 95.98% 4316.49亿 27.04% 96.47% 10.16% -8.62%
其他国家/地区 201.17亿 12.81% 4.02% 157.86亿 5.95% 3.53% 21.53% 30.88%
合计 5005.72亿 25.11% 100.00% 4474.35亿 26.15% 100.00% 10.62% -6.5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 年,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业和市场布局,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公司经营情况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0,571,647千元,同比增长25.11%;实现利润总额14,012,179 千元,同比增长 17.5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8,374,970 千元,同比增长 6.52%。
    二、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发展战略
    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为发展愿景,在新常态下继续坚持“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先锋队,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四梁八柱”的业务体系和产品定位。
    “四梁”是冶金建设、工程承包、新兴产业、综合地产四大业务板块。
    “八柱”是冶金工程与运营服务、矿山工程与运营服务、核心装备与钢结构、房屋建筑及城市更新、交通市政与其它工程、生态环保与文旅工程、新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绿色健康智慧地产。
    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始终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发展的高度,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集中冶金 8 大部位、19 个业务单元的精兵强将,持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瞄准冶金工程的重大和前沿领域,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以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再拔尖,始终保持独占鳌头;通过整合公司内外研发、咨询、设计、装备、施工、运营等资源,整合国内外战略客户、核心设备制造商、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在“专业链+产业链”上增补拔高,把优势链条做得更优、把薄弱链条补强、把缺失链条补全,以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再拔高,始终保持无可替代;抓住国内钢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在冶金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流程优化、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等方面积极布局,坚持“技术、成本、合作”三原则开拓海外市场,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实现规划、设计、建设、服务、原料等一体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输出,以持续不断地革新创新能力实现市场的内拓外展再创业。加速培育形成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走向更高水平、走向世界的国家责任。
    基本建设主力军、先锋队:以“主力军”和“先锋队”的姿态,把握“一带一路”政策,挖掘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公司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市场开拓,成为目标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参与者,培育谋划一批高质量、高效益、有特色的品牌工程;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重心,在房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高端地产等基本建设业务领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市场突破力,提高市场影响力,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争做国家基本建设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面对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国家钢结构研究中心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等优势资源,形成具有中冶特色的混凝土、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成为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者,打通设计与制造、构件生产、施工的链条和环节,推进公司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测为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企业。
    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以行业“领跑者”和“排头兵”的担当,紧跟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挖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兴产业市场机遇和方向,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技术突破为驱动,以资本实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倍增器”,大举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大型主题公园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美丽乡村、康养、环境与新能源等领域发力,集中资源统筹开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极主导编制有关规范、标准,建立相应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整体规划及实施能力,确保以技术领先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成为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的行业领军企业,争做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理念、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领跑者,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发展。
    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是公司伴随着新中国钢铁工业恢复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形成的结论,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是公司改革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总体战略的唯一路径。冶金工程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使公司具有了其他建筑业企业所不具备的学科门类齐全、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优势,打造了公司在冶金工程领域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树立了公司冶金建设国家队地位,造就了公司的辉煌。“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就是要牢固树立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加快研发引领建筑产业未来发展新兴技术,始终占据技术的制高点。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国资委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主责主业,推动公司“四梁八柱”产业体系优化调整;聚焦公司自身突出问题,加强公司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质量效益。
    (二)经营计划
    本公司 2021 年度计划实现营业收入 4,150 亿元,实际实现营业收入 5,006 亿元;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 12,000 亿元,实际实现新签合同额 12,050 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2022 年,本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 5,500 亿元,实现新签合同额 12,500 亿元。
    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产品分 工程承包 2312.57亿 -- 92.13% 2119.09亿 -- 93.53% 8.37% --
房地产开发 113.26亿 -- 4.51% 89.78亿 -- 3.96% 20.74% --
装备制造 60.65亿 -- 2.42% 52.27亿 -- 2.31% 13.83% --
资源开发 34.78亿 -- 1.39% 20.03亿 -- 0.88% 42.41% --
其他 31.28亿 -- 1.25% 25.55亿 -- 1.13% 18.33% --
分部间抵销 -42.51亿 -- -1.69% -41.14亿 -- -1.82% 3.22% --
合计 2510.03亿 -- 100.00% 2265.57亿 -- 100.00% 9.74% --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1,003,187 千元,同比增长 39.01%;实现利润总额 8,030,832千元,同比增长 45.9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937,420 千元,同比增长 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