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单季度利润单季度现金流量综合财务能力

主营构成分析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业 10.71亿 -15.50% 95.06% 8.14亿 -12.43% 96.40% 23.99% -9.98%
其他 0.56亿 1.10% 4.94% 0.30亿 30.31% 3.60% 45.43% -21.22%
合计 11.27亿 -14.80% 100.00% 8.45亿 -11.38% 100.00% 25.05% -10.35%
按产品分 电费收入 4.05亿 -4.15% 35.94% 1.60亿 11.41% 18.96% 60.46% -8.37%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 2.04亿 -50.59% 18.10% 2.19亿 -44.63% 25.90% -7.25% -268.79%
光伏玻璃 4.43亿 7.63% 39.35% 4.20亿 11.64% 49.77% 5.19% -39.64%
其他光伏类产品 0.19亿 -7.09% 1.67% 0.15亿 3.98% 1.77% 20.70% -28.96%
其他收入 0.56亿 1.10% 4.94% 0.30亿 30.31% 3.60% 45.43% -21.22%
合计 11.27亿 -14.80% 100.00% 8.45亿 -11.38% 100.00% 25.05% -10.35%
按地区分 出口 3.29亿 -28.00% 29.16% 3.03亿 -28.13% 35.85% 7.83% 2.03%
内销 7.98亿 -7.85% 70.84% 5.42亿 1.88% 64.15% 32.14% -16.79%
合计 11.27亿 -14.80% 100.00% 8.45亿 -11.38% 100.00% 25.05% -10.3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各分部营业总收入193,107.95 万元,分部间合并抵消80,404.96 万元,抵消后合并营业收入实现112,702.9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0.91万元,同比下降75.99%。报告期内业绩较往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2023年组件市场毛利极低,公司对外承接的光伏组件订单同比减少以及部分产能用于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组件,营收有所下降;此外公司光伏电站的限电率及技术改造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以及由于凯翔20MW 光伏电站2022年遭受特大暴雨灾害,于2023年6月底才全容量恢复发电,导致公司光伏电站发电量及发电收益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2024 年度经营计划
    重要提示:以下内容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2024 年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并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以“发展高效低成本的绿色能源,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为使命,坚持“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贯彻“以人为本、以客为尊、能位适配、业绩导向”的管理思想,力争把拓日新能打造为“华南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领先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企业”。通过牢抓“核心辅材、电池产品、电站应用”三大业务板块,利用深耕多年的垂直产业链、差异化的技术竞争和高端装备自制等优势,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争取实现更高的业绩目标来回报公司股东。
    2024 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集中力量推进电站项目建设,牢抓存量电站精细化管理
    电站发电属于光伏产业的终端应用,发电收入是公司的利润基石。公司具备超过十年的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和运营等一体化能力,为进一步扩大公司光伏电站建设规模,2024 年公司将集中力量加快建成位于广东、陕西等地超过300MW 的自持集中式光伏电站,加速完成国电投100MW 光伏电站EPC 工程建设,并利用自身成熟的光伏电站建设运维能力,继续深化与央国企的EPC 项目开发合作,紧抓华南地区多个工商业屋顶分布式项目和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为消纳中上游产品创造条件,从而构造绿色闭环的产业链体系,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此外,公司将持续提升存量电站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对陕武直流、青豫直流线路区域内的光伏电站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改善光伏电站限电情况,同时整合技术与管理团队资源,推行更合理的运维效率提质方案和管理制度,以更高效的运维助力光伏电站资产提质增效,提高电站资产收益率。
    2、持续关注光伏电池多元化新技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技术路线
    随P 型PERC 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接近理论上限,电池技术目前处于走向N 型技术路径的新阶段,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 统计,2023年N 型电池市占率约为27%,未来随着高功率组件需求的增长,N型电池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一向保持着高度的市场敏锐力,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趋势和行业机遇。
    未来公司电池技术路线将逐步向N 型电池转变,升级大尺寸、高转换效率的组件产线,继续大力推进大尺寸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制造生产与销售,从而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
    此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薄膜电池的代表,有望成为新一代光伏电池革命的引领者。目前公司拥有专门的钙钛矿项目研究团队,主要研究反式结构钙钛矿电池,现阶段在小面积电池进行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实验以及在实际生产线进行量产化实验。未来,公司将继续布局更前沿的技术领域,加快技术研发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
    3、加快光伏辅材产能释放,打造光伏辅材一站式供应链
    2023 年光伏玻璃行业产能不断增加,光伏玻璃价格以低位震荡为主。未来随着双玻组件渗透率快速提升,终端装机需求增加,叠加新产能投放节奏放缓,供需关系将逐渐修复。
    2024 年基于市场对双玻组件更轻量化、薄片化的需求基础上,公司将持续对光伏玻璃配方和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力争降本提质增效;同时不断完善生产方案,外购部分玻璃原片进行深加工后再销售,持续提升光伏玻璃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公司也将视市场情况调整光伏胶膜产品路线,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光伏胶膜产品,围绕大客户大订单的销售策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光伏辅材供应和技术配套服务,巩固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
    4、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
    海外地区作为公司重要的销售市场,公司一直致力于深耕优质客户以及开拓新兴市场。公司专注光伏领域二十余年,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营销团队未来将继续深入分析海外政策及市场方向,制定精准的销售策略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需求。公司将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光伏电站建设机遇,通过EPC 项目承接和产品供应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业 4.79亿 -34.86% 95.89% 3.48亿 -38.05% 99.01% 27.27% 15.94%
其他 0.21亿 6.61% 4.11% 0.03亿 -62.91% 0.99% 83.14% 61.31%
合计 4.99亿 -33.80% 100.00% 3.52亿 -38.46% 100.00% 29.57% 22.00%
按产品分 电费收入 2.00亿 -9.60% 40.15% 0.81亿 9.51% 22.99% 59.67% -10.55%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 1.14亿 -59.02% 22.91% 1.11亿 -58.55% 31.60% 2.87% -27.74%
光伏玻璃 1.53亿 -31.85% 30.74% 1.47亿 -30.85% 41.84% 4.14% -25.09%
其他光伏类产品 0.10亿 17.93% 2.08% 0.09亿 -- 2.58% 12.75% --
其他收入 0.21亿 6.61% 4.11% 0.03亿 -- 0.99% 83.14% --
合计 4.99亿 -33.80% 100.00% 3.52亿 -38.46% 100.00% 29.57% 22.00%
按地区分 出口 1.52亿 -43.81% 30.40% 1.39亿 -45.07% 39.67% 8.08% 35.51%
内销 3.47亿 -28.22% 69.60% 2.12亿 -33.17% 60.33% 38.96% 13.13%
合计 4.99亿 -33.80% 100.00% 3.52亿 -38.46% 100.00% 29.57% 22.00%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公布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8.42GW,其中集中式37.46GW,分布式40.96GW(户用分布式21.52GW,工商业19.44GW),全国各地集中式项目和分布式项目开发并举。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290亿美元,欧洲是最大的组件出口市场,非洲、中东等地区组件出口增长明显。
    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稳健发展,是国内较早打通并拥有“从砂到电”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支架、光伏接线盒、多样化便携型太阳能电源及太阳能照明系统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维等业务。拓日新能以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为理念,专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便携型太阳能清洁能源,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缺电国家提供了改善民生的清洁照明产品。拓日新能在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EPC承揽建设和运维方面,具备丰富的安装和运维经验。
    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广东深圳、陕西渭南、四川乐山、陕西西安、新疆喀什、青海西宁”六大生产基地。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七个部委研发项目,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和连续十六年深圳知名品牌等荣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78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605项,外观专利12项,同时,公司拥有广东、陕西和四川三大省级技术中心与深圳市工业设计中心,拥有坚实的科技研发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各分部营业总收入73,513.14万元,分部间合并抵消23,593.94万元,抵消后合并营业收入实现49,919.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0.13万元,同比下降67.80%。报告期内业绩较往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为公司光伏组件订单同比减少以及部分产能用于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组件,营收有所下降;此外公司光伏电站限电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以及由于凯翔20MW光伏电站去年遭受特大暴雨灾害,报告期内处于陆续恢复发电的过程,导致公司光伏电站发电量及发电收益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大力开发和建设各类光伏电站,利用项目带动光伏产品销售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自2021年起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越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已成为光伏装机增长的主要引擎。报告期内,公司分布式开发团队深入挖掘工商业分布式市场,并已成功开发大型物流产业园屋顶分布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此外公司持续推进陕西拓日与央国企的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的合作,并于7月完成陕西100MW光伏电站EPC总承包协议的签订,合同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为公司后续光伏电站EPC项目的开拓提供更多经验。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建设多个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包括广东连州200MW光伏电站、陕西东益100MW光伏电站等项目。未来,公司将持续滚动开发建设平价光伏电站,保有一定体量的光伏电站以增厚公司利润;同时聚焦拓展兆瓦级的分布式项目,并且持续深化与央国企联营合建光伏电站或EPC项目的合作,利用电站项目带动光伏产品销售,从而构造绿色循环的产业链体系,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开展光伏电站升级改造,提升光伏电站运维水平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光伏电站电费收入为2亿元,毛利率约60%,光伏电站发电收益为公司奠定了利润基础。报告期内,公司陕武直流、青豫直流线路区域内的光伏电站均实施了技改升级方案,随着陕武直流、青豫直流线路的技改完成,将有利于提升该区域电网的消纳能力,改善光伏电站的限电情况。上半年,公司继续提升光伏系统的运维能力,通过智能化运维管理进一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此外,公司开展受特大暴雨灾害影响的凯翔20MW光伏电站的抢修工作,该电站于报告期末恢复全容量并网发电。
    3、积极调整债务结构,财务费用大幅下降
    公司坚持围绕经营战略目标,加强经营风险防控,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重点关注公司现金流规划与负债率的匹配度,凭借国内融资机构对拓日新能的认可,不断引入低成本融资,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融资结构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保证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融资工具置换的方式,有息负债规模及贷款利率同步降低,增加中长期资金的配置。报告期内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991.10万元,同比下降40.49%。在财务结构方面,流动比率提升至2.74,速动比率提升至2.24,较上年末分别提高了0.55与0.4,偿债能力明显增强。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低至35.8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整体的财务结构稳健程度和发展韧性不断加强。
    4、积极参加行业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巩固海外市场
    在全球践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公司加大投入研发各类创新型光伏消费产品,如太阳能阳台发电系统、太阳能空气加热器、太阳能灯具和太阳能柔性组件等,以更多元的应用场景为全球客户带来优质的太阳能应用体验。
    海外地区作为公司光伏消费产品的重要市场,公司营销团队对该市场进行了重点开发及维护。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了各类海内外光伏展会,通过多元化太阳能产品的展示,吸引众多潜在客户的关注,并挖掘新兴市场,扩大“Topraysolar”品牌影响力。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业 12.68亿 -7.80% 95.83% 9.30亿 -0.94% 97.55% 26.65% -16.01%
其他 0.55亿 -- 4.17% 0.23亿 -- 2.45% 57.66% --
合计 13.23亿 -7.08% 100.00% 9.53亿 0.75% 100.00% 27.94% -16.69%
按产品分 电费收入 4.23亿 -3.77% 31.94% 1.44亿 16.67% 15.08% 65.98% -8.28%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 4.13亿 -21.78% 31.22% 3.95亿 -18.90% 41.46% 4.30% -44.15%
光伏玻璃 4.12亿 -- 31.15% 3.77亿 -- 39.51% 8.59% --
其他光伏类产品 0.20亿 -30.35% 1.53% 0.14亿 -41.79% 1.50% 29.14% 91.59%
其他收入 0.55亿 -- 4.17% 0.23亿 -- 2.45% 57.66% --
合计 13.23亿 -7.08% 100.00% 9.53亿 0.75% 100.00% 27.94% -16.69%
按地区分 出口 4.56亿 28.35% 34.50% 4.21亿 34.33% 44.21% 7.67% -34.88%
内销 8.66亿 -18.87% 65.50% 5.32亿 -15.91% 55.79% 38.62% -5.30%
合计 13.23亿 -7.08% 100.00% 9.53亿 0.75% 100.00% 27.94% -16.69%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各分部营业总收入188,864.29万元,分部间合并抵消56,576.41万元,抵消后合并营业收入实现132,287.8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23.97万元,同比下降50.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716.6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03%;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953.50万元,同比增长200.81%。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玻璃业务收入41,201.93万元,同比增长8.79%。
    本年度归母净利润较往年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受硅料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报告期内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光伏玻璃市场均价同比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毛利额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锐意开拓海外市场,光伏产品出口业务稳步增长
    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日益重视,叠加2022年初的俄乌地区冲突对全球能源供应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明显加快。印度、欧盟、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通过能源规划战略的调整,纷纷调高光伏新增装机目标。
    公司一直坚持以“Topraysolar”为自主品牌,专注于清洁能源民用化应用的领域,前后开发出超过500种民用消费类产品,主打欧美、南美、中东和澳洲等市场,完善的产品矩阵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出适合当地市场的新型太阳能产品,包括太阳能柔性组件、阳台光伏系统、太阳能灯具和移动式储能电源箱系统等创新型消费产品,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出口收入45,641.60万元,同比增长28.33%。
    2、持续打造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接线盒等组件辅材一站式供应链
    2021年开始,由于国家发改委针对光伏玻璃新建项目实施不再要求产能置换的新政策,国内光伏玻璃产能不断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消息,截止2022年12月31日,我国光伏玻璃在产企业共计40家,合计产能84,000t/d,同比增长121.6%。因光伏玻璃供给端较为充裕,价格在报告期内持续低位波动。
    此外,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数据,2022年双玻组件的渗透率为40.4%,预计到2025年双玻组件的渗透率将有望达到55%,在硅片大尺寸化和光伏组件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促使大尺寸、薄片化的光伏玻璃需求增长。公司现已具备量产大尺寸、多规格以及2.0mm厚度的激光打孔和丝网印刷等类型光伏玻璃的能力,并不断优化原有设备,不断提高产能和重点大客户的销售占比。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玻璃产销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实现营业收入41,201.9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9%。
    光伏胶膜作为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辅材,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增效作用。目前,公司已具备量产高透型、高截止型、白色EVA、POE等光伏胶膜产品的能力,并已对外销售。此外,公司西安产业园亦全面启动建设,规划建设光伏胶膜生产基地、太阳能研发技术中心以及搭建新一代光伏产品生产线等。
    另外,公司在深圳光明生产基地已实现量产光伏接线盒,且接线盒系列产品已通过IEC62790标准的TUV南德认证,实现全面自用,并向主要的玻璃大客户群体同步导入光伏接线盒产品,实现辅材一站式的供应链平台。
    未来,公司利用陕西区域双产业园的地域优势继续扩大光伏玻璃和光伏胶膜的产能,形成一体化联动销售,打造一站式辅材供应链,为组件客户做好全套辅材供应链服务。
    3、推行存量电站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拓展全国平价电站项目
    2022年,公司持续开展自持平价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包括广东连州宏日盛200MW项目、陕西渭南100MW农光互补项目和整县屋顶分布式项目,并推进陕西拓日与央企合作开发100MW电站的开发和EPC总包工作。
    同时,公司因地制宜对公司存量光伏电站实施差异化智能运维方案和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光伏系统运维效率。因2021年6月公司出售了陕西永富53MW光伏电站,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电费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公司剩余同容量光伏电站的电费收入较去年同期仍保持略有增长。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光伏发电业务的企业,已具备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能力和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为进一步规模化建设电站,公司将动态调整全国平价电站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以及继续深化与央国企的合作,为消纳中上游的产品创造条件,从而构造绿色循环的产业链体系。
    4、积极调整债务结构,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翻两番
    公司坚持围绕经营战略目标,强化经营风险防控,严控负债水平,重点关注公司现金流规划与负债率的匹配度,凭借国内融资机构对拓日新能的品牌认可度,不断引入更多的低成本融资,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融资结构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保证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953.50万元,同比增长200.81%,经营现金流得到极大的改善;在财务费用方面,随着绿色金融进一步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公司通过融资工具置换的方式,存量和增量贷款利率同步降低,并不断降低有息负债规模,增加中长期资金的置换和投放,报告期内财务费用较去年减少7,158万元,同比下降44.75%。在财务结构方面,流动比率提升至2.19,速动比率提升至1.84,较上年末分别提高了0.39与0.29,偿债能力明显增强。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低至40.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整体的财务结构稳健程度和发展韧性不断加强。
    5、中上游铸锭拉晶和切片链条扩产,增强上游产品的竞争优势
    光伏产业上游包括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但由于多晶硅提纯环节扩产难度大,容易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硅料价格2022年曾一度突破30万元/吨。为抵御硅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控制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在乐山产业基地投入了新的多晶铸锭炉,自主研发多晶硅碎料提纯再利用技术,用于硅片的生产,部分硅片直接供应给电池片生产厂家,部分硅片通过代工电池片后用于自身组件的生产,有效地降低硅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战略规划,利用原有的技术优势,陆续新搭建多条多晶铸锭、拉晶和切片等生产线,不断向市场推广符合行业主流的光伏硅片和电池片。乐山产业基地同比去年已实现产能和产值的大幅增长,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光伏硅片和电池片的量产化订单销售,为公司中上游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2023年度经营计划
    重要提示:以下内容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2023年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并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以“发展高效低成本的绿色能源,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为使命,坚持“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贯彻“以人为本、以客为尊、能位适配、业绩导向”的管理思想,力争把拓日新能打造为“华南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领先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企业”。通过牢抓“核心辅材、电池产品、电站应用”三大业务板块,利用深耕多年的垂直产业链、差异化的技术竞争和高端装备自制等优势,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争取实现更高的业绩目标来回报公司股东。
    2023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持续优化横向产业链布局,聚焦高毛利光伏辅材,形成一站式辅材供应综合多方专业机构预测,2023-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将保持25%以上年复合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500GW,光伏辅材产品在光伏装机强劲带动下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容。基于深耕光伏行业多年的综合优势,公司将辅材产业链逐步延伸,形成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光伏接线盒等辅材一站式供应的产品配套网络。
    2023年,公司陕西西安产业基地预计建成落地,同时将继续围绕光伏胶膜进行配方改进、升级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未来公司的光伏胶膜产能将进一步扩大。深圳光明生产基地搭建的光伏接线盒生产线产能逐渐爬坡,正在打通销售渠道,逐步对外形成规模性销售。光伏玻璃板块公司目前引入了新型的烟气监测设备与进口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系统设备,并对烟囱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环保指标和生产能耗可得到更好地控制,光伏玻璃的产量及品质将有所提升。
    2、加快拓展全国平价电站项目的建设,提升分布式市场开发力度光伏电站发电收入是公司的利润基石,毛利高且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为进一步扩大公司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公司将电站开拓重心定位为平价上网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及EPC承建。随着2023年初硅料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硅料价格快速下降,并带动产业链价格同步回落。在此背景下,将进一步刺激下游需求,尤其是大规模光伏电站的需求。
    2023年,公司将集中力量加快建成广东、陕西等地超过300MW的自持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并利用自身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能力和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继续通过与央、国企联建和自建并行的模式大力拓展全国平价电站项目,增加公司电站持有量,消纳中上游产品,创建完整的电站发电收入体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分布式装机达51.11GW,同比增长207.9%,已经连续两年超过集中式电站装机量,其中工商业分布式装机更是翻倍增长,“十四五”时期将形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格局。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项目,同时抓紧多个工商业屋顶分布式项目的落地。此外,公司切入合同能源管理领域,为工商业屋顶分布式项目业主提供全面的节能方案与服务,探索新模式下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道路。
    3、光伏消费产品百花齐放,优化国内外产品布局
    光伏消费产品作为公司的起家产品,一直以先款后货的形式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公司创造稳定的现金流与利润。近年欧洲能源危机造成欧洲市场用电成本居高不下,激发了户用光伏系统的安装需求,加之国内环保理念的普及以及露营文化兴起,光伏消费产品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公司通过研判市场方向和深入分析客户需求,将在太阳能柔性组件、阳台光伏系统、太阳能灯具、移动式储能电源箱系统等新型光伏消费产品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及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制定精准的销售策略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需求,牢牢把握市场机遇。
    4、持续关注光伏电池新技术,推进钙钛矿电池项目
    光伏电池历经多年发展和技术迭代,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更低的制造成本始终是光伏电池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光伏电池技术是影响光伏产品光电转化效率的核心环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薄膜电池的代表,具备比晶硅电池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潜力、更大的规模化降本空间、更好的叠层材料属性等理论优势,使其有望成为未来下一代光伏电池的主要技术路径之一。
    目前公司关于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重点为反型结构钙钛矿电池,一方面既在小面积电池进行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实验,另一方面也在实际生产线上结合公司已有的产线设备和工艺,进行量产化实验,为后面量产大面积器件做准备。公司在薄膜电池领域研究较早,而非晶硅和钙钛矿都属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工艺上具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另外,产线使用的机械设备基本为公司自制,公司可依托自身的装备优势,更灵活地进行方案尝试,找到正确的工艺后也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扩张。
    5、完成股份回购事项,择机实施激励计划,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基于对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也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公司竞争力,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及骨干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公司在报告期内启动了股份回购事宜,并于2023年2月完成了回购。结合公司战略规划、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公司将适时启动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业 7.35亿 3.66% 97.44% 5.62亿 22.90% 98.37% 23.52% -33.73%
其他 0.19亿 -- 2.56% 0.09亿 -- 1.63% 51.54% --
合计 7.54亿 2.81% 100.00% 5.71亿 23.14% 100.00% 24.24% -34.04%
按产品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 2.79亿 5.48% 37.01% 2.68亿 14.94% 48.33% 3.97% -66.58%
光伏玻璃 2.25亿 -- 29.86% 2.13亿 -- 38.36% 5.53% --
电费收入 2.22亿 -8.53% 29.40% 0.74亿 -0.32% 13.31% 66.71% -3.95%
其他光伏类产品 0.09亿 -- 1.17% -- -- -- -- --
其他收入 0.19亿 -- 2.56% -- -- -- -- --
合计 7.54亿 2.81% 100.00% 5.55亿 23.14% 100.00% 24.24% -34.04%
按地区分 出口 2.70亿 64.07% 35.81% 2.54亿 97.29% 44.45% 5.96% -72.64%
内销 4.84亿 -14.92% 64.19% 3.17亿 -5.33% 55.55% 34.44% -16.17%
合计 7.54亿 2.81% 100.00% 5.71亿 23.14% 100.00% 24.24% -34.04%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022 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叠加俄乌冲突等影响,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需端面临下行压力,加大了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在此背景下,公司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加强内部管控,提升运营效率,持续稳健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408.34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59.54 万元,同比下降5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720.84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59%。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其中,光伏玻璃业务收入22,519.16 万元,同比增长18.19%;此外,出口业务收入27,005.21 万元,同比增长64.07%。净利润较往年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受硅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组件毛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二是公司的光伏玻璃出货量同比上涨,但由于光伏玻璃市场价格同比下降,从而导致公司光伏玻璃毛利下降,对公司净利润产生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组件出口额大幅增长
    近年来,全球普遍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了能源转型的步伐,印度、欧洲、美国、英国等国通过能源规划战略的调整,纷纷调高光伏新增装机目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05-250GW。
    公司拥有超过500 种光伏产品,同时坚持以“Topraysolar”为自主品牌,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克服了疫情、物流等困难,晶体硅电池芯片及组件业务收入27,912.36万元,同比增长5.48%;出口收入27,005.21万元,同比增长64.07%。未来,公司将继续完善海外营销体系,增加出口产品种类,扩大海外市场的份额。
    2、新建光伏胶膜产业基地和搭建光伏接线盒生产线,聚焦打造光伏辅材一站式供应链光伏胶膜为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辅材,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增效作用,也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寿命的关键性材料。随着大尺寸、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光伏辅材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公司已具备量产高透型、高截止型、白色EVA、POE 等光伏胶膜产品的能力,且产品已实现全面自用。
    报告期内,公司的西安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建设,规划建设光伏胶膜生产基地、太阳能研发技术中心以及搭建新一代光伏产品生产线等。产业园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优势,延伸多元化产业链布局。此外,未来西安产业园将作为公司西北区域总部,统一运营管理西北地区的资产及市场,并利用西安的光伏产业集群以及中欧班列“渭西欧”专列的优势,提高公司光伏辅材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加大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影响力和竞争力,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公司上半年在深圳光明生产基地已成功搭建光伏接线盒的生产线,产能正逐渐爬坡,目前公司生产的光伏接线盒系列产品已通过IEC62790 标准的TUV 南德认证,并实现全面自用。综上,公司根据市场竞争格局,动态调整竞争策略,围绕光伏辅材延伸自身产业链,成功打造一站式辅材供应链,为组件客户做好全套辅材供应链服务,包括光伏玻璃、光伏胶膜和光伏接线盒等。
    3、推行存量电站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拓展全国平价电站项目报告期内,公司集中力量建设自持项目,包括连州宏日盛200MW 光伏发电项目和陕西东益新能100MW 农光互补项目,并积极推进与央国企百兆瓦级的电站项目合作和整县分布式等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同时,因地制宜对公司存量光伏电站实施差异化智能运维方案和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光伏系统运维效率,并提高电站资产的收益率。因去年6 月出售了澄城永富53MW 光伏电站,报告期内公司电费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剩余同容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益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公司聚焦光伏主业二十载,已具备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能力和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电站自持量位于民营光伏企业前列。为进一步规模化建设电站,公司将根据战略部署动态调整全国平价电站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并深化与央国企的合作,为消纳中上游的产品创造条件,从而构造绿色循环的产业链体系,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4、提质增效,光伏玻璃产销同增
    根据PVInfoLink 数据,预计2022 年大尺寸组件市占率有望达到79%,硅片大型化导致光伏组件规格变大、重量增加,对于光伏玻璃的需求也进一步向大尺寸、薄片化演进。公司针对下游客户对大尺寸和薄片玻璃的差异化要求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现已具备量产大尺寸、多规格以及2.0mm 厚度的激光打孔和丝网印刷等类型光伏玻璃的能力,其抗压强度、透光率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公司持续做好大客户的供应链配合服务,并逐步开拓其他优质的客户群体。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玻璃产量和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实现营业收入22,519.1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19%。
    未来,公司将会继续深耕西北地区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光伏玻璃产能,搭配光伏胶膜、光伏接线盒等辅材形成一体化联动销售,从而提升光伏辅材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行业格局。
    5、启动股份回购事项,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
    基于对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也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公司竞争力,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及骨干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推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并结合公司战略规划、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公司在报告期内使用自有资金启动股份回购事宜,未来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业 13.75亿 2.49% 96.57% 9.39亿 0.17% 99.21% 31.73% 5.23%
其他(补充) 0.49亿 -- 3.43% 0.07亿 -- 0.79% 84.69% --
合计 14.24亿 4.64% 100.00% 9.46亿 -0.26% 100.00% 33.54% 10.79%
按产品分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 5.28亿 3.73% 37.08% 4.87亿 0.24% 51.50% 7.69% 71.94%
电费收入 4.39亿 1.30% 30.84% 1.23亿 -26.21% 13.02% 71.94% 17.02%
光伏太阳能玻璃 3.79亿 5.01% 26.60% 3.04亿 22.77% 32.09% 19.83% -36.90%
其他(补充) 0.49亿 -- 3.43% 0.07亿 -- 0.79% 84.69% --
其他光伏类产品 0.29亿 -- 2.04% 0.25亿 -- 2.60% 15.21% --
合计 14.24亿 4.64% 100.00% 9.46亿 -0.26% 100.00% 33.54% 10.79%
按地区分 内销 10.68亿 16.03% 75.02% 6.33亿 2.19% 66.85% 40.78% 24.49%
出口 3.56亿 -19.19% 24.98% 3.14亿 -4.86% 33.15% 11.78% -53.01%
合计 14.24亿 4.64% 100.00% 9.46亿 -0.26% 100.00% 33.54% 10.79%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65.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4%;综合毛利率提升至33.54%,比上年同期增长3.27%,其中国内销售毛利率达到40.78%,比去年同期增长8.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44.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036.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01%。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针对光伏行业原材料上涨的问题,公司狠抓经营管理,充分利用全产业链优势,在光伏组件制造中使用公司自产的光伏胶膜及光伏玻璃,组件产品毛利同比上升;玻璃在上半年延续2020年的较高价格,利润贡献明显。此外,公司提高光伏电站的运维水平,发电效益及毛利率明显提升。公司出售澄城县永富光伏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3MW电站资产产生良好的收益;电站运营方面,在电站自持总体量减少的情况下,公司通过提高光伏电站的运维水平,发电量、发电收入和发电毛利同比上升。
    二、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2022年度经营计划:
    重要提示:以下内容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2022年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并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以“发展高效低成本的绿色能源,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为使命,坚持“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贯彻“以人为本、以客为尊、能位适配、业绩导向”的管理思想,力争把拓日新能打造为“华南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领先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企业”。通过牢抓“核心辅材、电池产品、电站应用”三大业务板块,利用深耕多年的垂直产业链、差异化的技术竞争和高端装备自制等优势,实现营收、盈利稳步提升,打造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成为国家推动碳中和路线的重要贡献者和参与者。
    公司将利用上下游联动和互补的优势,加快推进公司平价电站项目的开发建设,稳中有进,稳步适度地扩充公司持有的电站规模,同时利用项目开发有效带动上游产能的释放。公司坚持以技术提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行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并通过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司供应链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玻璃和组件产能、开拓平价上网光伏发电项目,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争取实现更高的业绩目标来回报公司股东。
    2022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大尺寸组件产能扩产增效,锐意开拓海外多晶市场光伏产业链
    加速迭代升级,电池和组件产能大尺寸、薄片化趋势明显。2022年,公司计划通过新增大尺寸、高规格组件产线、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等动态化扩容增效,调整产能配比结构,在大尺寸组件产能上根据订单情况进行适度扩张。同时,公司计划以低成本收购多晶硅片和电池片产线设备的方式提高多晶硅片、电池片的产能,以满足海外多晶组件市场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垂直整合单、多晶组件产能,争取实现更高的业绩目标。
    2、聚焦高毛利光伏辅材,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光伏玻璃和胶膜主要用于组件封装,对电池片起到保护和增效作用,也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寿命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大尺寸、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加快,光伏辅材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基于深耕光伏行业多年的综合优势,公司将通过交替冷修、技改等方式提升现有玻璃产能,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光伏玻璃产能为1200吨/日,未来将根据市场和政策情况适时扩张玻璃产能。
    同时,公司通过聚焦大客户大订单的销售策略,加大对玻璃大客户的开拓,以销定产,与国内组件龙头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逐步在已有的玻璃大客户资源中共享导入光伏胶膜产品,以供应链搭配为基础,巩固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
    2022年,公司将继续围绕光伏胶膜的配方改进、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升级,利用全产业链布局为基石,形成跨领域的整合自研技术,在光伏胶膜的抗PID、抗蜗牛纹、抗闪电纹、防老化、阻水等高功能性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加快陕西西安高分子产业基地的建设进程,以满足即将持续扩产的光伏辅材产业链,以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行业格局。未来,公司将不断聚焦以光伏玻璃和光伏胶膜为代表的毛利较高的辅材产业链,且光伏胶膜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发力点。
    3、推行存量电站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拓展全国平价电站项目
    2022年,公司将加快连州市宏日盛200MW综合利用项目、湖北拓绿新能源300MW农(渔)光互补项目和陕西东益新能100MW农光互补项目、推进与央国企在陕西上百兆瓦级的电站项目合作和整县分布式等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推进各项目组在广东、山西、湖北、陕西、新疆等地区平价光伏电站项目的落地。另外,对存量光伏电站继续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智能运维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更合理的运维效率提质方案和管理制度,实施个性化、差异化运维管理,充分发挥与调动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为公司光伏资产建立高标准、高效益的规范化管理运维解决方案体系,有效提升光伏系统效率及各电站运维效率,以更高效的运维助力光伏电站资产提质增效,提高电站资产收益率。
    公司作为聚焦光伏主业二十载的新能源企业,具备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能力和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为进一步扩大公司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公司将结合新政策、新措施以及自身全产业链优势,在电站开拓重心定位为平价上网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及EPC承建,加快增加公司电站持有量,消化中上游产品,逐步建立完善的下游光伏电站发电项目,创建完整的电站发电收入体系,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继续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加大海外新市场拓展力度
    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国外光伏市场开发潜力大。由于国内很多企业已退出多晶市场转向单晶领域,国内多晶产能有限,而海外市场更注重组件的性价比,继而公司选择在国外走单晶、多晶组件和消费类应用产品并举的市场路线。公司通过因地制宜地制定销售策略,根据疫情对全球各区域的影响程度,分析主要区域市场和客户所属区域,制定满足不同国家需求的销售方案。
    此外,公司结合各国新能源政策对业务未覆盖国家深入调研,寻求市场发展潜力大、经济复苏较快的海外目标市场,更加精准实施公司的海外销售策略。
    5、提升分布式市场开发力度
    2021年,集中式与分布式齐头并进,且占比逐渐趋于平衡,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1/3以上,且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2022年3月1日,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建筑光伏装机容量达到50GW。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BIPV的应用场景逐步扩展,将迎来一段快速发展期。根据行业预测,2022年国内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可达30—35GW。
    公司较早涉足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所有生产基地均建设了不同应用场景的BIPV屋顶电站,开创了绿色工厂先河。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公司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及技术路线已逐渐成熟。2022年,公司将根据各地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利用全产业链的优势,主要是光伏玻璃、电池片、光伏胶膜和光伏支架等定制化优势,在试点城市深度打造绿色建筑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前期的商业和技术推广,争取获得先发优势。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收入比 营业成本(元) 同比增长 占主营成本比 毛利率 同比增长
按行业分 工业 7.09亿 11.82% 96.65% 4.57亿 2.88% 98.56% 35.50% 18.74%
其他业务(补充) 0.25亿 525.94% 3.35% 0.07亿 558.17% 1.44% 72.77% -1.80%
合计 7.33亿 14.98% 100.00% 4.64亿 4.15% 100.00% 36.75% 21.81%
按产品分 电费收入 2.42亿 -1.97% 33.04% 0.74亿 -24.20% 15.96% 69.45% 14.81%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 2.65亿 -4.24% 36.08% 2.33亿 -9.02% 50.27% 11.87% 63.80%
光伏太阳能玻璃 1.91亿 94.63% 25.98% 1.42亿 74.56% 30.52% 25.68% 49.84%
其他业务(补充) 0.36亿 118.91% 4.91% 0.15亿 45.91% 3.25% 58.09% 56.50%
合计 7.33亿 14.98% 100.00% 4.64亿 4.15% 100.00% 36.75% 21.81%
按地区分 出口 1.65亿 -43.71% 22.44% 1.29亿 -45.66% 27.75% 21.79% 14.80%
内销 5.69亿 64.66% 77.56% 3.35亿 60.73% 72.25% 41.08% 3.63%
合计 7.33亿 14.98% 100.00% 4.64亿 4.15% 100.00% 36.75% 21.81%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拓日新能是中国光伏行业中率先实现装备自制化、工艺自主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较早可同时生产三种太阳电池芯片并且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成立十九年来,始终坚持持续创新、稳健发展,主要从事高效太阳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多样化便携型太阳能电源及太阳能照明系统、光伏玻璃、光伏胶膜材料、光伏电站支架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建设及运维等业务。拓日新能以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为理念,专注于新能源光伏产业,为全球80多个国家提供便携型太阳能清洁能源,也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缺电国家提供了改善民生的清洁照明产品。拓日新能在分布式及地面光伏电站的EPC承揽建设和运维方面,具备成熟的技术创新能力及丰富的安装运维实力。
    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广东深圳、陕西渭南、四川乐山、陕西西安、新疆喀什、青海西宁”六大生产基地。公司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七个部委研发项目,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企业、“连续十四年”深圳知名品牌和广东省优秀企业等荣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26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556项,外观专利11项,同时,公司拥有广东、陕西和四川三大省级技术中心与深圳市工业设计中心,拥有坚实的科技研发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2021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3GW,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7.65GW,首超集中式地面电站装机规模,同比增长97.5%。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或将达55-65GW。加之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分布式全面开花将有效支撑实现双碳目标年均光伏新增装机量。在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模式的推动下,叠加预期增长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量,预计下半年光伏市场有望迎来显著复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349.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48.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577.8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06%。业绩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光伏玻璃市场需求持续向好,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产品毛利率同比上升;二是公司出售澄城县永富光伏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3MW电站资产产生正面良好的收益。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具有光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营一体化的能力
    公司积累了超过十年的电站建设及运营经验。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的优势主要源于具有生产制造太阳电池、光伏玻璃、光伏胶膜材料、光伏支架及光伏组件等主要原材料的能力,公司在自持电站及EPC承建中已实现超70%的原材料自产供给,同时也具备电站设计、系统优化和持续改造等方面的优势。基于上述优势,公司自建的光伏电站发电效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且电站毛利率多年来普遍高于60%,体现了公司在电站设计、建造和运营的一体化能力,自持电站的运营收益是公司持续稳定的利润来源。
    2、多元化产业链灵活发展,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与营利能力
    光伏行业穿过技术革新、政策调整、大宗商品动态化、产品价格波动等变化,各产业端发展特性凸显。
    公司坚持全产业链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结合自身优势,聚焦毛利较高的电站开发建设及光伏玻璃等辅材板块,同时切入光伏胶膜材料领域,成功打造产业链的优势链条。
    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上游原料,随着组件轻量化及双面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扩大,市场需求预计将快速增长。近年来,公司将生产重心向光伏玻璃的生产制造转移,不断加大光伏玻璃的产线技改升级投入,光伏玻璃产能与销售不断扩大,企业抗风险能力与营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坚持技术研发创新与自主智能装备制造,打造成本优势
    公司成立至今十九载,建立了以董事长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在高效太阳电池、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光伏支架、设备制造、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上取得长足的发展。公司积极投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从装备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编程与控制等,实现了装备与工艺的有效契合,拥有自制率超过70%的全自动智能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降低公司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亦实现在高端制造、智能技术领域的突破。
    此外,公司研发团队始终保持着行业的技术研发前瞻性能力,在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投入规模和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同时,不断在设备自主生产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工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进,保持公司在光伏发电平价时代到来的技术先进性,也为公司承接平价基地建设创造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4、保持积极稳健的经营风格,完善债务结构
    公司始终秉承“积极稳健”的核心经营理念应对市场风险,紧抓创新技改与差异化投资机会,坚定稳健发展路线。公司全产业链发展的特点,也是公司稳健应对行业风险的坚实基础。为提高公司抵抗行业及金融政策风险的能力,公司严控现金流风险和资产负债率,科学做好现金流管理,严格控制投资支出。同时公司调整销售策略,聚焦大客户的供应链配套,订单预收订金增加,减少承接大额垫资的销售订单,降低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公司积极优化债务结构,减少短期借款,增加中长期资金配置,盘活电站资产,将资产负债率维持在安全适中水平。公司始终表现出良好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水平,也为未来的稳健经营和平价光伏电站的建设储备更多力量。
    5、精干的管理团队,科学的管理体系
    公司拥有一支团结进取、经验丰富和多学科背景综合互补的高素质管理团队。首先,管理层在职年限平均十年以上,年龄结构合理,对公司的发展理念及发展前景高度认可,是公司发展的稳定人才保障。其次,管理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通过长期深耕光伏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锻炼了优秀的管理水平,具备较强的战略思考能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能力。最后,在决策管理上,公司实行扁平式管理,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变化。